草的成语(共225个)
-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成语解释:人活一生,草只有一个秋天。形容生命短暂。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成语解释: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嫩草怕霜霜怕日- 成语解释: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9回:“如两句俗语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 草庐三顾- 成语解释: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成语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鞠为茂草- 成语解释: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 
- 鞫为茂草- 成语解释: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弁》:“掓掓周道,鞫为茂草。” 
- 蔓草难除- 成语解释:蔓草:蔓延生长的草。 
 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风向草偃- 成语解释:偃:卧倒,倒伏。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引用驽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 
- 草芥人命- 成语解释: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同“草菅人命”。 -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橐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拥冠盖扬扬闾里间矣。” 
- 寸草衔结- 成语解释: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 天造草昧- 成语解释: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 - 成语出处:《周易・屯》:“天造草昧。” 
- 铜驼草莽- 成语解释:同“铜驼荆棘”。 -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 
- 疾风彰劲草- 成语解释: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 成语出处:《晋书・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 化若偃草- 成语解释: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草率收兵- 成语解释: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