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靡的成语

靡的成语(共80个)

  • 之音

    mǐ mǐ zhī yīn

    成语解释:靡靡:颓废萎靡。
    使人萎靡、颓唐的声音。形容颓废、萎靡或淫荡的音乐。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十过》:“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 风行草

    fēng xíng cǎo mí

    成语解释: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所向披

    suǒ xiàng pī mǐ

    成语解释: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 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成语解释:委靡:也作“萎靡”,颓丧。
    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望风而

    wàng fēng ér mí

    成语解释: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

    成语出处:《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 所适从

    mí suǒ shì cóng

    成语解释:不知何所依从。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 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成语解释: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成语出处:宋・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 之死

    zhī sǐ mǐ tā

    成语解释:之:到;靡:没有;它:别的。
    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

  • 望风披

    wàng fēng pī mǐ

    成语解释: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 之乐

    mǐ mǐ zhī yuè

    成语解释:同“靡靡之音”。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 之声

    mǐ mǐ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同“靡靡之音”。

    成语出处:《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 蹙蹙

    cù cù mǐ chěng

    成语解释:指局促,无法舒展。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 不有初,鲜克有终

    mǐ bù yǒu chū , xiǎn kè yǒu zhōng

    成语解释: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行迈,中心摇摇

    xíng mài mǐ mǐ , zhōng xīn yáo yáo

    成语解释:行迈:走路;靡靡:行步迟缓;摇摇:心神不安。
    走路慢吞吞,心中摇荡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 所底止

    mí suǒ dǐ zhǐ

    成语解释:谓没有止境。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