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的成语(共66个)
南辕北辙
成语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重蹈覆辙
成语解释: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覆车之辙
成语解释:覆车:翻车;辙:车辙。
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更弦易辙
成语解释: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成语出处:《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
虫臂拒辙
成语解释:拒:抵抗;辙:车轮痕迹,指车。
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成语出处: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易辙改弦
成语解释: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成语出处: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弦,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
改弦易辙
成语解释:易:更换;辙;车轮压过的痕迹。
琴换了弦;车子换了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等。成语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蹈人旧辙
成语解释:辙:车迹,指道路。
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成语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枯鱼涸辙
成语解释:枯鱼:干鱼;涸辙:干的车辙沟。
比喻陷入困境。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如出一辙
成语解释: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复蹈前辙
成语解释: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成语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涸辙之鲋
成语解释:涸:水竭;干涸;辙:车轮的迹;鲋:鲫鱼。
指干涸车辙里的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改辕易辙
成语解释: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
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张秦》:“其初改辕易辙,如枯弦敝轸,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少焉遂使师旷忘味,钟期改容也。”
造车合辙
成语解释: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濡沫涸辙
成语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涸:干枯。
车辙里的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