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的成语(共109个)
讨恶翦暴
成语解释: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讨逆除暴
成语解释:讨:征伐。
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残暴势力。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赏贤罚暴
成语解释:犹赏善罚恶。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残暴不仁
成语解释: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急敛暴征
成语解释:严急而苛猛的赋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穷凶极暴
成语解释:穷:极。
形容极端残暴凶恶。成语出处:宋・陆游《上殿札子》:“故自金虏猖獗以来,靖康、建炎之间,穷凶极暴,则有绍兴之和。”
疾雨暴风
成语解释: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骤雨暴风
成语解释:亦作“骤雨狂风”。亦作“骤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成语出处: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怀诈暴憎
成语解释:暴:显露。
心怀欺诈,外露憎恨。形容人阴险凶恶。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
凭河暴虎
成语解释:凭:从水中走过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
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也比喻勇猛果敢。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洞宾问答>》:“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暴衣露冠
成语解释: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
成语出处:《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暴衣露盖
成语解释: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暴腮龙门
成语解释: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擒奸讨暴
成语解释:暴:豪强。
指捕捉奸人,讨伐强暴。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
铩羽暴鳞
成语解释: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