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倒的成语

倒的成语(共202个)

  • 人妖颠

    rén yāo diān dǎo

    成语解释:妖:妖魔鬼怪。
    人与鬼颠倒。比喻是非颠倒,好坏不分。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鬼便遂归,作其父形,且语其家:‘二儿已杀妖矣。’儿暮归,共相庆贺,积年不觉。”

  • 一文钱难英雄汉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冠履

    guān lǚ dào yì

    成语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 蛾眉蹙,凤眼圆睁

    é méi dào cù , fèng yǎn yuán zhēng

    成语解释: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
    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 bù dǎo wēng

    成语解释:本是一种玩具。比喻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利害。”

  • 两边

    liǎng biān dǎo

    成语解释:形容摇摆不定,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张。

    成语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26章:“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

  • 绷孩儿

    dào bēng hái ér

    成语解释:绷:包扎。
    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晏公闻而笑曰:‘苗君竟倒绷孩儿矣。’”

  • 果为因

    dào guǒ wéi yīn

    成语解释: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成语出处: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 辕门

    bài dǎo yuán mén

    成语解释: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
    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 不识起

    bù shí qǐ dǎo

    成语解释:识:知道,认识。
    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 乾坤

    diān dǎo qián kūn

    成语解释: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2回:“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有龙跳虎踞的精神,颠倒乾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 一切

    yā dǎo yī qiè

    成语解释:精神气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 bāng dào máng

    成语解释:指主观上想帮忙,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94章:“无形中,你们是帮倒忙,往我马之悦这边儿赶人哪!”

  • hè dào cǎi

    成语解释:指以嘘声来嘲弄或攻击。也指表示不赞同或不满意的叫声。

    成语出处: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赵长青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用喝倒彩的腔调,从咬紧的齿缝里说:‘好啊。’”

  • 持太阿

    dǎo chí tài ē

    成语解释:见“倒持泰阿”。

    成语出处:《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