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成语(共102个)
- 对头冤家- 成语解释:对头:冤家、仇人。 
 指仇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 空对空- 成语解释:空:没有内容。 
 以空头对付空头。形容空虚不实。- 成语出处:南朝・梁・武帝《灵空》: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 
- 男不对女敌- 成语解释: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缠夹二先生评:“岂知狼子野心,不惟不奉男不对女敌之古训,反欲打杀老婆。” 
- 牛头不对马面- 成语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驴唇不对马口-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 对屠门而大嚼- 成语解释:屠门:肉铺。 
 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 洒扫应对进退- 成语解释:洒扫:河水扫地,泛指家务事;进退:迎送客人之类的礼节。 
 旧指青年人居家在尊长、客人面前应做的起码的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 
- 左对孺子,右顾稚子- 成语解释:孺子:妻子;稚子:幼儿。 
 左边对着妻子,右边照顾着孩子。-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刘伯绳先生墓志铭》:先生既绝交息游,左对孺子,右顾稚子,郁郁无可告语。 
- 对牛鼓簧- 成语解释:见“对牛弹琴”。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 三曹对案- 成语解释:指审问对质。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 对泣新亭- 成语解释:泣:小声哭;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 
 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 应时对景- 成语解释:应:适合;对:相合。 
 适合当时的情景。-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应时对景,我们各贺一杯,你再说飞觞吧。” 
- 对景挂画- 成语解释: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黄昏二字,虽是对景挂画,就只可惜是个俗语。” 
- 对面不识- 成语解释:面对面也不认识。比喻彼此没有缘分。 -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石霜往见杨大年,杨言:‘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 
- 洒扫应对- 成语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 成语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