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的成语(共167个)
应有尽有
成语解释: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
成语出处:《宋书・江智渊传》:“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应接不暇
成语解释: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供不应求
成语解释: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应声虫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成语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应答如流
成语解释:对答像流水一样。形容答语敏捷流利。
成语出处:《晋书・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里应外合
成语解释:应:接应;合:配合。
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成语出处: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同声相应
成语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顺天应人
成语解释: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成语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心手相应
成语解释: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应对如响
成语解释:同“应答如响”。
成语出处:《陈书・文学传・岑之敬》:“武帝亲自论难。之敬剖释纵横,应对如响,左右莫不嗟服。”
应答如响
成语解释: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成语出处:《北齐书・杜弼传》:“弼幼聪敏……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
随机应变
成语解释: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情况;应:应付;变:变化。
成语出处:《旧唐书・郭孝恪传》:“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得心应手
成语解释: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首尾相应
成语解释:应:接应。
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应。成语出处:先秦・孙武《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口不应心
成语解释:应:符合。
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