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的成语(共167个)
- 得手应心- 成语解释:见“得心应手”。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应变无方- 成语解释: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 成语出处:《史万岁传》:“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 
- 应图受箓- 成语解释:图:河图;箓:符箓。 
 顺应符箓的预言,承受河图的象征。指当皇帝是出于天意。- 成语出处:《旧唐书・礼仪志》:“物极而复,天祚我唐,武、文二后,应图受箓。” 
- 应天受命- 成语解释:顺应天意,承受天命。 - 成语出处:《晋书・谢琨传》:“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 
- 应箓受图- 成语解释:箓:符箓;图:河图。 
 顺应符箓的预言,承受河图的象征。指当皇帝是出于天意。- 成语出处:《周易・纬乾凿度》下卷:“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受箓应河图。” 
- 应际而生- 成语解释:际:形势。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成语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方今大王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 泛应曲当- 成语解释:谓广泛适应,无不恰当。 -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十三:“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 
- 山鸣谷应- 成语解释: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 声应气求- 成语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遂心应手- 成语解释:犹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 成语出处: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兴哥,阿鹊在向你报喜呢,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 
- 应节合拍- 成语解释: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成语出处: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 应名点卯- 成语解释:谓形式上查点人役。形容照例行事。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不肯乱作威福。” 
- 如响之应声- 成语解释: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 成语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 以不变应万变- 成语解释:用一种固定来处理变化的事情。 - 成语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结出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 
- 得于心应于手- 成语解释:得:获得,领悟;应:适应。 
 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