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的成语(共26个)
匡俗济时
成语解释:匡:纠正;济:救助。
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成语出处:《宋书・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匡时济俗
成语解释:匡:纠正;济:救助。
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成语出处: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九合一匡
成语解释: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一匡天下
成语解释: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
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匡其不逮
成语解释:匡:纠正。
逮:及,达到。
不逮:达不到的地方。
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成语出处:《晋书・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
匡正纲纪
成语解释:指纠正法度。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
杨虎围匡
成语解释:《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蟹匡蝉緌
成语解释:匡:背壳;緌:蝉的针吻。
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成语出处:《礼记・檀公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蚕绩蟹匡
成语解释:匡:背壳。
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匡谬正俗
成语解释: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成语出处: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匡鼎解颐
成语解释:《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成语出处:《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顺美匡恶
成语解释:歌颂美善,纠正过失。
成语出处:《孝经・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匡时济世
成语解释:匡:纠正。
济:救助。
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成语出处:《后汉书・荀淑传》:“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
济世匡时
成语解释:济:拯救;匡:匡正。
拯救人世,匡正时政。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匡乱反正
成语解释: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