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的成语(共86个)
大慈大悲
成语解释:慈:仁爱;悲:怜悯。
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成语出处:《法华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悲欢离合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
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悲喜交集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交集:一起出现。
既有悲伤,也有喜悦,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成语出处:《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悲不自胜
成语解释:胜:经受得住。
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成语解释: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极生悲
成语解释:极:到极点。
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乐极则悲
成语解释: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离合悲欢
成语解释: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悲欢聚散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
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德记・友饯冯商>》:“且痛饮琼浆百盏,何苦惜分离,这悲欢聚散,元无定期。”
慈悲为本
成语解释:慈悲:慈善和怜悯。
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成语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霜露之悲
成语解释: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悲痛欲绝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兴尽悲来
成语解释:兴:兴致,兴味。
高兴到了极点,使人悲苦的事就来了。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识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知盈虚之有数。”
悲欢合散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合:团聚;散:离散。
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成语出处: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
悲天悯人
成语解释: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
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成语出处:清・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