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悲的成语

悲的成语(共86个)

  • 泗淋漓

    bēi sì lín lí

    成语解释:泗:鼻涕;淋漓:往下滴。
    形容十分悲痛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怚人心。

  • 戚戚

    bēi bēi qī qī
  • 歌当哭

    bēi gē dāng kū

    成语解释:悲伤至极时,以歌来代替哭泣。

    成语出处:古乐府悲歌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 笳声动

    bēi jiā shēng dòng

    成语解释:悲笳:悲凉的笳声。
    笳为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声音悲壮,故称为“悲笳”。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


    悲笳声动 ╳ 悲茄声动
    “笳”是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一种似笛的吹奏乐器,属“竹部”;“茄”属“艸部”,音ㄐ|ㄚ时,为“茄冬”用字,“茄冬”为一种植物。“悲笳声动”是形容悲壮的笳声不断传来的意思,所以当用“笳”而非“茄”。

    成语出处:唐˙杜甫˙后出塞诗:“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 沉雄

    chén xióng bēi zhuàn

    成语解释:沉雄:深沉雄健。
    指深沉雄健,悲壮有力。

    成语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白仁甫秋夜语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 触目

    chù mù bēi gǎn

    成语解释:触目:目光所及。
    指所看到的一切都令人悲痛伤感。

    成语出处:《晋书・习凿齿传》: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

  • 睹物兴

    dǔ wù xīng bēi

    成语解释:睹:见;兴:起。
    见到与故人有关的东西而引起悲伤。

    成语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猛然间睹物兴悲,早不觉潸然涕流。”

  • 风树之

    fēng shù zhī bēi

    成语解释: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
    指丧父母的悲伤。

    成语出处: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 风木含

    fēng mù hán bēi

    成语解释: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蒿里兴

    hāo lǐ xìng bēi
  • 狐死兔

    hú sǐ tù bēi

    成语解释:亦作“狐死兔泣”。

    成语出处:《宋史.李全传》:“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将军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行成:求和。杨氏:杨安儿之妹四娘子。李氏:指李全。夏氏:指夏全。

  • 牛山之

    niú shān zhī bēi

    成语解释:在牛山上发出的悲叹。讥讽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 泣歧

    qì qí bē rǎn

    成语解释:泣歧:见歧路哭,因可以向南也可以向北;悲染:见染丝而悲伤,因可以染成黄色或黑色。
    形容悲叹人们易受外界世俗影响而迷失方向。

    成语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杨子泣歧路,墨子悲杂丝。

  • 茹泣吞

    rú qì tūn bēi

    成语解释:茹:吃;茹泣:饮泣。
    形容十分悲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画汉武北伐图上疏》:“北地残氓,东部遗老,莫不茹泣吞悲,倾耳戴目,翘心仁政,延首王风。”

  • 伤春

    shāng chūn bēi qiū

    成语解释:伤:忧思,悲伤。
    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悲伤的情绪。多形容多愁善感。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李义山诗笺注》序:绮靡浓艳,伤春悲秋,至于‘春蚕到死’、‘蜡烛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爱河而干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