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的成语(共170个)
亡国灭种
成语解释: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成语出处: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亡国奴
成语解释: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未亡人
成语解释:旧时寡妇的自称。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戒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亡是公
成语解释:亡:即无。
指不存在的人或物。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假托的人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亡是公者,无是人也。
善死者不亡
成语解释:形容为了国家或救人危急而牺牲的人虽然死了,但精神不灭,还跟活着一样。
成语出处:战国・谷梁赤《谷梁传・庄公八年》: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
危急存亡之秋
成语解释: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同生死,共存亡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危急存亡之交
成语解释:危急:危险而紧急;交:指关键时刻。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危急存亡之时
成语解释:危急:危险而紧急;时:时刻。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成语解释:人:贤人;云:助词;亡:失去;殄瘁:病困。
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时运则存,不用则亡
成语解释:时:经常。
原指铁针要经常使用,不用就要生锈,成为没用的东西。后指技术、知识越用越熟练、丰富,不使用就要生疏、遗忘。成语出处:《荀子・赋篇》: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物有生死,理有存亡
成语解释:物:万物;理:事物的规律。
万物都是有生也有死,有其规律也有它的存在或消亡。指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是发展变化着的。成语出处:《韩非子・解老》:故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天物之一存一亡,乍生乍死,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
兵败将亡
成语解释:兵:军队。
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存亡安危
成语解释: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成语出处:《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危急存亡
成语解释:危急:危险而紧急。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