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成语(共57个)
克勤克俭
成语解释:克:能够。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攻无不克
成语解释:克:攻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成语解释:攻:攻打;克:攻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克俭克勤
成语解释:克:能够。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己奉公
成语解释: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
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克敌制胜
成语解释: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
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孙武《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克绍箕裘
成语解释:克:能够;绍:继承;箕:畚箕;裘:兽皮袄。
会学着先辈人缀补兽皮制皮袄;弯着柳条制畚箕。比喻能继承先辈事业。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相生相克
成语解释:见“相生相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
战无不克
成语解释:见“战无不胜”。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
克丁克卯
成语解释:做事认真,一丝不苛。
成语出处:刘心武《醒来吧!弟弟》:“当个铁面无私,克丁克卯的检查员。”
相克相济
成语解释: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
成语出处:明・瞿佑《归田诗话・陆浑山火》:“其下则水火相克相济之说也。”
克爱克威
成语解释:《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后因以“克爱克威”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成语出处:《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克逮克容
成语解释:谓能和顺而宽容。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即邑姜虽贤,不过如大姒克勤克俭,克逮克容。”
八攻八克
成语解释: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刚克柔克
成语解释:克:克服,制服。
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成语出处:《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