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的成语(共117个)
抱残守缺
成语解释:残:残缺;不完整。
缺:残破。
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成语出处:东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抱恨终天
成语解释:抱恨:怀着遗憾;终天:终生。
怀着极大的遗憾;一直到死。成语出处:元・姚燧《中书左丞李公家庙碑》:“吾不得以时丧先公,既抱恨于终天,今复弃养太夫人,而身先朝露……吾目不瞑泉下矣。”
抱薪救火
成语解释:薪: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抱头鼠窜
成语解释:窜:逃跑;乱跑。
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成语出处: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抱不平
成语解释: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抱佛脚
成语解释: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成语出处:唐・孟郊《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临时抱佛脚
成语解释: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成语出处: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成语解释:抱佛脚:拜佛。
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成语解释: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
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成语出处: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成语解释: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怀真抱素
成语解释:真:纯真。
素:质朴的本色。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成语出处:《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怀珠抱玉
成语解释:见“怀珠韫玉”。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怀质抱真
成语解释: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抱表寝绳
成语解释:指坐卧不离准则。意谓坚持德操。
成语出处:《文子・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发施号令,天下从风。”
抱头痛哭
成语解释: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