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的成语(共27个)
涤秽荡瑕
成语解释:同“涤瑕荡秽”。
成语出处:《宋书・礼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附膻逐秽
成语解释:膻:羊臊气;秽:污秽,肮脏。
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成语出处:《明史・董传策传》:“干进无耻之徒,附膻逐秽,麕集其门。”
自惭形秽
成语解释: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污言秽语
成语解释: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污言秽语嘲骂不说,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
佛头加秽
成语解释: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秽德彰闻
成语解释:秽:秽恶;秽德:丑恶的行为;彰:明显。
丑恶的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滓秽太清
成语解释:滓秽:玷污,污辱;太清:天空。
污染天空,比喻玷污清白。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滓秽太清邪?’”
自觉形秽
成语解释: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除残去秽
成语解释:残:残暴。
秽:污秽,比喻恶势力。
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成语出处:《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赃秽狼藉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秽言污语
成语解释: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成语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秽语污言
成语解释:秽:污浊,肮脏。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
淫词秽语
成语解释:淫荡猥亵的言词。同“淫词亵语”。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蝉脱浊秽
成语解释:蝉脱:蝉蜕皮。
比喻摆脱了污浊的环境。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脱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纳污藏秽
成语解释:纳:容纳;秽:肮脏,污秽。
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成语出处:宋・叶适《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