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的成语(共57个)
阳奉阴违
成语解释: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成语出处: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奉辞伐罪
成语解释: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奉天承运
成语解释: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
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信受奉行
成语解释:信:信仰;奉:执行。
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成语出处:《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奉令唯谨
成语解释:奉:敬受;唯:助词,只有;谨:谨慎。
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有此种种考察,是以小仙奉令唯谨,不敢参差。”
无可奉告
成语解释: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成语出处:朱自清《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其实是‘无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语气略觉轻些。”
奉为圭臬
成语解释: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论;并且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圭:测日影的仪器。
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
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奉扬仁风
成语解释: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
旧时用作颂扬德政。成语出处:《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奉为至宝
成语解释: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成语出处:鲁迅《坟・寡妇主义》:“‘正人君子’也常以这些流言作谈资,扩势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为至宝,何况是真出于学校当局者之口的呢。”
奉为神明
成语解释: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
像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尊重。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恕不奉陪
成语解释:对不起,我不能陪伴你了。
奉为圭璧
成语解释:圭璧:玉器,指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尊重有价值的东西。成语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中卷:“余之此言,天下作诗者,当字字奉为圭璧。”
奉如圭臬
成语解释:圭:测日影器;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
指尊崇信奉某人或事物,并且作为自己的准则。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我治军向来注重养廉养耻,‘扬善于公厅,归过于私室’的明教奉如圭臬。”
奉令承教
成语解释:奉:遵从;承:接受。
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成语出处: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奉命惟谨
成语解释: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