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为圭臬
更新:2025-10-30 20:11
清・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动宾式;作谓语;指十分信奉。
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坟 人之历史》)
“奉”,读作“fèng”,不能读作“pěng”;“为”,读作“wéi”,不能读作“wèi”;“圭”,读作“guī”,不能读作“wā”。
臬,不能写作“白木”。
“奉为圭臬”与“奉若神明”有别:“奉为圭臬”可当作行为准则;“奉若神明”重在崇奉膜拜的程度;有盲目信奉的意思。多含贬义。
把某些事物、言论信奉为依据的准则。如:“我们把三民主义奉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