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成语(共563个)
事无常师
成语解释: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成语出处:春秋・王诩《鬼谷子・忤合》:“世无常贵,事无常师。”陶弘景注:“主善为师,故无常师。”
事不宜迟
成语解释: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郑重其事
成语解释: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成语解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人逢喜事精神爽
成语解释: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事关重大
成语解释:指事情关系着根本或全局。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多管闲事
成语解释: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一人做事一人当
成语解释:当:承担。
一个人做出的事情自己承担责任。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2回:“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
七事八事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听见薛嫂来说此话,唬得慌了手脚。”
事往日迁
成语解释: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成语出处: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一事无成
成语解释: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百事无成
成语解释: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干君何事
成语解释:干:关涉;君:你的尊称。
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成语出处: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此事体大
成语解释:事体:事情。
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成语出处: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事在人为
成语解释: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