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成语(共103个)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成语解释: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成语解释: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成语出处:元《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怡情悦性
成语解释:心情分外愉快欢畅。怡;悦;愉快;高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伐性之斧
成语解释:伐:砍伐;性:性命,生机。
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豺狼成性
成语解释: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
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明心见性
成语解释: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颐神养性
成语解释:谓保养精神元气。
成语出处:《魏书・显祖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
陶情适性
成语解释: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
使心情愉快。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怡性养神
成语解释:怡悦精神,使之安适愉快。
成语出处:明・李贽《读书乐》:“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怡性养神,正在此间。”
兰心蕙性
成语解释: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动心忍性
成语解释: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
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灭绝人性
成语解释: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
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成语出处: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逞性妄为
成语解释: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成语出处: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本性难移
成语解释:移:改变。
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禀性难移
成语解释:本性难以改变。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楔子:“想他第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离凤阁近渔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