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向的成语

向的成语(共83个)

  • 无前

    suǒ xiàng wú qián

    成语解释: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 没偏没

    méi piān méi xiàng

    成语解释:指为人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9回:“我就怕你挑眼,先把话说明,没偏没向。”

  • 一人隅,满坐不乐

    yī rén xiàng yú , mǎn zuò bù lè

    成语解释: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 怒从心起,恶胆生

    nù cóng xīn qǐ , è xiàng dǎn shēng

    成语解释:恶:凶暴。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 克捷

    suǒ xiàng kè jié

    成语解释:军队所去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号令严明,所向克捷。”

  • 草偃

    fēng xiàng cǎo yǎn

    成语解释:偃:卧倒,倒伏。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引用驽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

  • 奋发

    fèn fā xiàng shàng

    成语解释: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成语出处: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 怒目相

    nù mù xiāng xiàng

    成语解释:彼此愤怒地看着对方。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其他那些心怀不轨的,出言不逊的,怒目相向的,满腹牢骚的,加上那些没有正当职业的,没有饭吃的,没有衣穿的,通通都给我抓起来!”

  • 不知去

    bù zhī qù xiàng

    成语解释: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 拔刀相

    bá dāo xiāng xiàng

    成语解释:指动武。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 改恶

    gǎi è xiàng shàn

    成语解释: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 鞭擗

    biān bì xiàng lǐ

    成语解释: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成语出处: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 鞭辟

    biān bì xiàng lǐ

    成语解释: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寄邹谦之书》:“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 不可

    bù kě xiàng ěr

    成语解释:迩:近。
    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 风靡

    suǒ xiàng fēng mǐ

    成语解释:风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
    比喻畏惧强敌,闻风溃败。

    成语出处:《晋书・王浚传》:“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