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的成语(共32个)
封豕长蛇
成语解释:封:大。
豕:猪。
大猪和长蛇。比喻凶暴恶毒的大坏蛋。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鲁鱼亥豕
成语解释: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把“鲁”字写成“鱼”字;把“亥”字写成“豕”字。比喻文字传抄的错误。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三豕涉河
成语解释: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狼突豕窜
成语解释:见“狼奔豕突”。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申公神道碑铭》:“狼突豕窜,无一尉一堠能少婕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验于事后者也。”
长蛇封豕
成语解释: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成语出处:宋・李纲《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长蛇封豕,蓄锐深谋,待时而发,其意不浅。”
狼奔豕突
成语解释:豕:猪。
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比喻成群的坏人到处乱闯;任意搔扰;或敌人仓皇逃跑。成语出处:清・归庄《击筑余音・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豕突狼奔
成语解释:豕:猪;突:猛冲。
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成语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蜂合豕突
成语解释: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成语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
三豕渡河
成语解释: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成语出处: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豕虎传讹
成语解释:同“豕亥鱼鲁”。
成语出处:清・钱大昕《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出豕败御
成语解释:出:突然出来;御:马车。
突然冲出一头野猪使马车翻车。比喻受到意外事故发生使事情失败。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子于期齐辔而进之,彘突出于沟中,马惊驾败。”
见豕负涂
成语解释:看见猪趴在路上。比喻肮脏污秽。
成语出处:《周易・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王弼注:“见豕负涂,甚可秽也。”
亥豕鲁鱼
成语解释:把“亥”字错成“豕”字,把“鲁”字错成“鱼”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谢何枢密梦然启》:“其如亥豕鲁鱼之谬,深有惭于负乘,敢自己于循墙。”
亥豕相望
成语解释:指文字讹错很多。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吴兴凌氏诸刻,急于成书射利,又悭于倩人编摩,其间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龙首豕足
成语解释: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出处: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