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的成语(共32个)
- 豕分蛇断- 成语解释:比喻支离破碎。 - 成语出处:五代十国・后蜀・何光远《鉴诚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 豕窜狼逋- 成语解释:狼狈逃窜貌。 -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看这赖功贼容颜如粪土,出辕门豕窜狼逋。” 
- 辽东豕- 成语解释:辽东:地名,今辽宁省辽河以东;豕:猪。 
 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蠢如鹿豕- 成语解释:豕:猪;蠢:愚笨。 
 笨得像鹿和猪一样。-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豕交兽畜- 成语解释: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 辽东白豕- 成语解释:比喻少见多怪。 -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豕亥鱼鲁- 成语解释:《吕氏春秋 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 
 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此之谓也。”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 木石鹿豕- 成语解释:豕:猪。 
 如同木头、石头、鹿和猪一样。形容愚笨无知。-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冤哉!谓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岂有触香臭而不知者?” 
- 辽东之豕- 成语解释: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 
 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亥豕帝虎- 成语解释:同“鲁鱼亥豕”。宋 黄伯思《东观馀论.校定楚词序》:“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 
 ”。
- 鹿驯豕暴- 成语解释: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 牧豕听经- 成语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 成语出处:《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 
- 三豕金根- 成语解释:“三豕”本作“己亥”,“金根”,史传有金根车,后误作“金银”。指字讹误。 -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尚书故实》:史传有金根车,韩昶以为误,改根为银。 
- 豕食丐衣- 成语解释: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 成语出处:清・唐甄《潜书・孝功》:“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