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四分五裂
fēnliè

四分五裂

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注音
ㄙˋ ㄈㄣ ㄨˇ ㄌㄧㄝˋ
情感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七零八落土崩瓦解分崩离析瓜剖豆分支离破碎一盘散沙
反义词
金瓯无缺万众一心

四分五裂的意思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裂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四分五裂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

四分五裂例子

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

四分五裂正音

“分”,读作“fēn”,不能读作“fèn”。

四分五裂辨形

“裂”,不能写作“烈”。

四分五裂辨析

四分五裂”和“支离破碎”;都有“不完整的意思。但“四分五裂”偏重于“分裂;分散;”形容不能统一;“支离破碎”偏重于“零乱;不完整”损失很大。

四分五裂歇后语

1. 一个西瓜切九半 —— 四分五裂
2. 一个碟子摔九块 —— 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谜语

一块变九块 (谜底: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故事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详细解释

四分五裂释义

四方受敌,国土易被分解割裂。语出《战国策・魏策一》。后用“四分五裂”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团结。△“高枕无忧”

四分五裂典源

《战国策・魏策一》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1][2][3]而不与[4],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5],则赵攻其北;不合于[6],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注解

[1]魏:战国时的一国。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后灭于秦。

[2]与:接近、亲近。

[3]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4]齐: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

[5]赵: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6]韩:战国时晋大夫韩氏与赵、魏分晋后建立的国家,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为兵家必争之地,后为秦所灭。

四分五裂典故

四分五裂”原指四方受敌,国土易被分解割裂。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战国时张仪在秦国任相国,受秦惠王重用,主张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打算让六国背叛合纵之约以事秦。张仪到魏国游说魏王,想让魏国首先事秦,让其他各国效法跟进。张仪告诉魏王说:“魏国土地纵横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畅通四方的诸侯国,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兵马飞驰,不用花多少力气就可以到达。南边和楚国接境,西边和韩国接境,北边和赵国接境,东边和齐国接境,士兵必须驻守四面边疆,总计防守边塞堡垒的人不下于十万。剩下可以和敌人对垒,保护国家安全的部队就不多了。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个战场。假使魏国向南与楚国友善而不和齐国友善,那么齐国就会攻打魏国的东面;向东与齐国友善而不和赵国友善,那么赵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北面;与韩国不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魏国的西面;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面;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势啊!”张仪以告诉魏王,魏国正处于四方受敌的情势,国土容易被分解割裂,游说魏背弃合纵,加入连横以事秦。后来“四分五裂”被用来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团结。

四分五裂书证

  • 01.《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源)
  • 02.《史记・卷七○・张仪列传》:“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03.唐・萧颖士〈为陈正卿进续尚书表〉:“曹、马以还,曾何足拟,四分五裂,朝成暮败,其间虽晋平吴、蜀,隋举梁、陈,混并未几,危亡荐及。”
  • 04.唐・柳宗元〈龟背戏〉诗:“四分五裂势未已,出无入有谁能知?”
  • 05.《朱子语类・卷一二二・吕伯恭》:“伯恭门徒气宇厌厌,四分五裂,各自为说,久之必至销歇。”
  • 06.《宋史・卷二七四・卢怀忠列传》:“江陵四分五裂之国,今出师湖南,假道荆渚,因而下之,万全策也。”
  • 07.宋・杨万里〈千虑策・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四分五裂用法

语义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团结。

类别用在“溃散瓦解”的表述上。

例句

满清末年,由于列强入侵,使中国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不同派系的权力之争,使这个集团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像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团体,任谁都无法对它产生向心力。

眼看国家因为权力斗争而四方五裂,有志之士莫不忧心忡忡。

由于管理不善,使得内部员工四分五裂,那家公司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

四分五裂翻译

  1. 英语 break into pieces
  2. 日语 しぶんごれつ
  3. 法语 se démembrer(se disloquer)
  4. 德语 aus den Fugen gehen(zerfallen)
  5. 俄语 трещáть по всем швам(полный развáл)

“四分五裂”的单字解释

  • 】sì
    四sì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
  • 】fēn
    分fēn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俷g)。散,离:分…
  • 】wǔ
    五wǔ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
  • 】liè
    裂liè破开,开了缝(f坣g):裂开。裂纹。裂缝。裂痕。裂变(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过程)。裂隙。裂罅(裂缝)。分裂。破裂。决裂。割裂。扯裂。裂liě物体的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