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的成语(共351个)
- 摛翰振藻- 成语解释:摛:发抒;翰:毛笔;藻:文采。 
 施展文才,铺陈辞藻。- 成语出处:《南齐书・丘巨源传》:“普唤文士,黄门中书,靡不毕集,摛翰振藻,非为乏人。” 
- 让枣推梨- 成语解释: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 扬葩振藻- 成语解释:葩:华美;藻:文采。 
 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成语出处:《北史・文苑传序》:“汉自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东京之朝,兹道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班、傅、张、蔡为之雄。” 
- 造化小儿- 成语解释:造化:指命运;小儿:小子,轻蔑的称呼。 
 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 
- 巧同造化- 成语解释: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 
 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 口中蚤虱- 成语解释: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 成语出处:《韩非子・七术》:“(王)以临东阳,则邯鄣口中虱也。” 
- 矫揉造作- 成语解释: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 
 形容故意做作;表现得极不自然。-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 圆凿方枘- 成语解释:凿:榫眼;枘:榫头。 
 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 量凿正枘- 成语解释: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 哺糟歠醨- 成语解释: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亦作“哺糟啜醨”。 - 成语出处:语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 登峰造极- 成语解释: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 
 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乱七八糟- 成语解释: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 少安勿躁- 成语解释:少:略微;安:安定;躁:急躁。 
 稍微耐心点,不要急躁。-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愿少安勿躁!且待千秋军火到此,一探彼会内情,如有实际,再谋举事。” 
- 恩同再造- 成语解释:再造:再生。 
 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 另起炉灶- 成语解释:另:另外。 
 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