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X
  5. xuan

xuan的成语(共397个)

  • 鸿轩凤翥

    hóng xuān fèng zhù

    成语解释:比喻举止高尚。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 一时之选

    yī shí zhī xuǎn

    成语解释: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缙、崔殷等,皆一时选云。”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 照本宣科

    zhào běn xuān

    成语解释: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
    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 明镜高悬

    míng jìng gāo xuán

    成语解释: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头眩目昏

    tóu xuàn mù hūn

    成语解释:同“头昏眼花”。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连日头眩目昏,呕血数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笔也。”

  • 秦镜高悬

    qín jìng gāo xuán

    成语解释: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

  • 目眩神摇

    xuàn shé yáo

    成语解释: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0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

  • 秘而不宣

    mì ér bù xuān

    成语解释: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
    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 羊续悬鱼

    yáng xù xuán

    成语解释: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

  • 死不旋踵

    sǐ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
    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成语出处:《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计不旋踵

    jì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
    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 悬河泻水

    xuán hé xiè shuǐ

    成语解释: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
    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成语出处:《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口似悬河

    kǒu sì xuán

    成语解释:见“口若悬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 口如悬河

    kǒu rú xuán

    成语解释:见“口若悬河”。

    成语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 悬河注水

    xuán hé zhù shuǐ

    成语解释:见“悬河泻水”。

    成语出处:《旧唐书・杨炯传》:“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