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T
  5. tuo

tuo的成语(共225个)

  • 脱口成章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 唾地成文

    tuò dì chéng wén

    成语解释:形容文思敏捷。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成语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铜驼草莽

    tóng tuó cǎo mǎng

    成语解释:同“铜驼荆棘”。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

  • 蹉跎自误

    cuō tuó zì wù

    成语解释: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
    人生虚度年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

  • 唾壶击碎

    tuò hú jī suì

    成语解释:唾壶:古代的痰盂。
    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托钵沿门

    tuō bō yán mén

    成语解释:钵:僧尼的食器。
    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昼则托钵沿门,夜则栖身檐下,盖不知几经日矣。”

  • 阿弥陀佛

    ā píng jué dǎo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 颖脱而出

    yǐng tuō ér chū

    成语解释:颖,锥芒。言锥芒全部脱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全部显现出来。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合盘托出

    hé pán tuō chū

    成语解释: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成语出处: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地部・婚姻》:“鄙夫欣羡之眼,败家妇不足之心,合盘托出。”

  • 脱缰之马

    tuō jiāng zhī mǎ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成语出处: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 唾手而得

    tuò shǒu ér dé

    成语解释: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这房可唾手而得。”

  • 拾人涕唾

    shí rén tì tuò

    成语解释:涕唾:鼻涕唾沫。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 拖油瓶

    tuō yóu píng

    成语解释:妇女再嫁时所带的前生子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杨氏是个二婚头,初嫁时带个女儿来,俗名叫做拖油瓶。”

  • 拖后腿

    tuō hòu tuǐ

    成语解释: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进。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16章:“咱们官渠岸的风水不好,两家富户拖后腿,互助合作走不到人家头前。”

  • 拾人唾余

    shí rén tuò

    成语解释:见“拾人涕唾”。

    成语出处:梁启超《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