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T
  5. tao

tao的成语(共309个)

  • 滔滔不绝

    tāotāo bù jué

    成语解释: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
    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成语出处:五代 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讨价还价

    tǎo jià huán jià

    成语解释: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 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语解释: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 , xià zì chéng xī

    成语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桃李满天下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吃力不讨好

    chī lì bù tǎo hǎo

    成语解释:讨:求得。
    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

  • 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guān cái chū liǎo tǎo wǎn gē láng qián
  •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táo shēng bù bì lù , dào chù biàn wéi jiā

    成语解释: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死里逃生

    sǐ lǐ táo shēng

    成语解释: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 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语解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 投桃报李

    tóu táo bào lǐ

    成语解释: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韬戈偃武

    tāo gē yǎn wǔ

    成语解释: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目,韬戈偃武,天下晏如。”

  • 韬神晦迹

    tāo shén huì jì

    成语解释:谓隐藏踪迹。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冲天。”

  • 淘沙得金

    táo shā dé jīn

    成语解释: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成语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 望风而逃

    wàng fēng ér táo

    成语解释: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