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N
  5. ni

ni的成语(共328个)

  •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shùn dé zhě chāng , dé zhě wáng

    成语解释: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shùn wǒ zhě shēng , wǒ zhě sǐ

    成语解释: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shùn tiān zhě cún , tiān zhě wáng

    成语解释: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shùn tiān zhě chāng , tiān zhě wáng

    成语解释: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

  •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shùn zhī zhě xīng , zhī zhě wáng

    成语解释: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成语出处: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以万丈之气焰,磅礴冲击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shùn dào zhě chāng , dé zhě wáng

    成语解释: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shùn zhī zhě chāng , zhī zhě wáng

    成语解释: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
    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hào chuán zhě , hào qí zhě duò

    成语解释:好:喜爱;溺:淹没。
    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 你不仁,我不义

    bù rén , wǒ bù yì

    成语解释: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shùn tiān zhě yì , tiān zhě láo

    成语解释:顺:顺从;逸:安逸;逆:违背。
    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

    shùn dé zhě jí , tiān zhě xiōng

    成语解释: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
    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

    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ān yú gù sú , yú jiù wén

    成语解释: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拟人必于其伦

    rén bì yú qí lún

    成语解释:拟:比拟;伦:同类。
    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拟人必以其伦

    rén bì yǐ qí lún

    成语解释:拟:比拟;伦:同类。
    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mèi shí , kě jì bēn quán

    成语解释:猊:狻猊,即狮子;抉:踢开;骥:骏马。
    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成语出处:《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三幅屏,八体皆备,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