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M
  5. ma

ma的成语(共724个)

  • 婆婆妈妈

    pó pó

    成语解释: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 马马虎虎

    hǔ hǔ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非驴非马

    fēi lǘ fēi

    成语解释: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走了样;什么也不像;不伦不类。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下・渠犁》:“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 骑马找马

    zhǎo

    成语解释: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luàn

    成语解释:兵、马:指战争;荒:荒乱。
    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兵强马壮

    bīng qiáng zhuàng

    成语解释: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杂传十三・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风马牛不相及

    fēng niú bù xiāng jí

    成语解释: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
    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肥马轻裘

    féi qīng qiú

    成语解释:裘:皮衣。
    骑的是好马;穿的是裘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顶针续麻

    dǐng zhēn xù

    成语解释: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成语出处:宋、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再接着说,说不出者为负,罚饮酒或其他。

  • 下马威

    xià wēi

    成语解释: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 马前卒

    qián zú

    成语解释: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 马后炮

    hòu pào

    成语解释: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 快刀斩乱麻

    kuài dāo jiǎn luàn

    成语解释:快:锋利。
    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 热锅上蚂蚁

    rè guō shàng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

  • 盲人骑瞎马

    ng rén qí xiā

    成语解释: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