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的成语(共558个)
- 贼喊捉贼- 成语解释: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 成语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 含情脉脉- 成语解释:脉脉:互相对视。 
 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成语出处: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 汗牛充栋- 成语解释:栋:栋宇;房屋。 
 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汗流浃背- 成语解释:浃:湿透。 
 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 挥汗成雨- 成语解释:挥:洒,泼。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成语出处: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含沙射影- 成语解释: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 高处不胜寒- 成语解释:胜:承受,经得起。 
 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一寒如此- 成语解释:一:竟然;寒:贫寒。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 拔树撼山- 成语解释: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 门外汉- 成语解释:指外行人。 -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说:‘是门外汉耳。’” 
- 蚍蜉撼大树- 成语解释:撼:摇动。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好汉不吃眼前亏- 成语解释: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语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语解释:非:不是;寒:冷。 
 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成语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成语解释: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 成语出处: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