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G
  5. gao

gao的成语(共751个)

  • 高高在上

    gāogāo zài shàng

    成语解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 民脂民膏

    mín zhī mín gāo

    成语解释:脂、膏:动植物体内的油质。
    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

    成语出处:五代 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
    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 大功告成

    dà gōng gào chéng

    成语解释:功:事业;告:宣告。
    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ào gāo yī chǐ , mó gāo yī zhàng

    成语解释: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 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才:文才。
    形容人文才很高。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高屋建瓴

    gāo wū jiàn líng

    成语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高处不胜寒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成语解释:胜:承受,经得起。
    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高朋满座

    gāo péng mǎn zuò

    成语解释:高:高贵。
    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山不厌高

    shān bù yàn gāo

    成语解释:山不嫌其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成语出处:汉・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有志不在年高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

    成语解释:年高:岁数大。
    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 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语解释:让:推辞,拒绝。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 , 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语解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wàn bān jiē xià pǐn , wéi yǒu dú shū gāo
  • 高瞻远瞩

    gāo zhān yuǎn zhǔ

    成语解释: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