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G
  5. gao

gao的成语(共751个)

  • 高傲自大

    gāo à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成语解释:高:大声地;阔:广阔。
    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 山高水低

    shān gāo shuǐ dī

    成语解释: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

  • 山高水长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成语解释: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 不识高低

    bù shí gāo

    成语解释:识:知道,认识。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 不知高低

    bù zhī gāo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 高视阔步

    gāo shì kuò bù

    成语解释: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成语出处:汉魏 刘桢《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 高风亮节

    gāo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解释: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登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行远升高

    xíng yuǎn shēng gāo

    成语解释:《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成语出处:《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天高地厚

    tiān gāo dì hòu

    成语解释: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 劳苦功高

    láo kǔ gōng gāo

    成语解释:劳苦:劳累辛苦。
    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 莫测高深

    mò cè gāo shēn

    成语解释:莫:不能。
    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 束之高阁

    shù zhī gāo

    成语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成语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