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的成语(共549个)
-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成语解释: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成语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成语解释: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成语出处: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语解释:勿:不要;为:做。 
 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成语出处:《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好逸恶劳- 成语解释: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 
 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 好善嫉恶- 成语解释: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人莫知其子之恶- 成语解释:莫:不;恶:恶劣。 
 溺爱的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故谚有之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 隐恶扬善- 成语解释:隐:隐匿;隐瞒;扬:宣扬。 
 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 改恶从善- 成语解释: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改恶为善- 成语解释: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隐恶扬美- 成语解释:隐:隐匿;扬:宣扬。 
 不谈人的坏处,只宣扬人的优点和长处。-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国语・越语下》: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 
- 深恶痛绝- 成语解释: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 
 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遏恶扬善- 成语解释:遏:阻止;扬:宣扬。 
 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成语出处:《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焦头烂额- 成语解释: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 穷凶极恶- 成语解释:穷:极端。 
 形容非常的凶恶。-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 飞蛾赴火- 成语解释: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