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的成语(共453个)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成语解释: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成语出处: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成语解释:宁:宁愿;筹:计划。
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党同伐异
成语解释: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大而无当
成语解释:当:底、边际。
原指说话夸大没有边际。后用来表示虽然大;但不适用。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当仁不让
成语解释: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当务之急
成语解释: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独当一面
成语解释: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老当益壮
成语解释: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旗鼓相当
成语解释: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倾家荡产
成语解释:倾:倒出;荡:弄光。
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首当其冲
成语解释: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