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的成语(共385个)
半信半疑
成语解释:信:相信;疑:怀疑。
既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半推半就
成语解释:推:推辞;就:靠拢;接受。
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半信不信
成语解释:指不完全相信。
成语出处:三国・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板上钉钉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成语出处: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按部就班
成语解释: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
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成语出处:西晋・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斑驳陆离
成语解释: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花搭搭的;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
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半夜三更
成语解释: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零点前后,也泛指深夜。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半斤八两
成语解释: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半途而废
成语解释:半途:半途上;废:中止。
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半路出家
成语解释: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
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半壁江山
成语解释:半壁:半边;江山:国土。
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成语出处:清・蒋士铨《冬青树・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班门弄斧
成语解释: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班荆道故
成语解释:班:铺开;道:叙说。
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班师回朝
成语解释:班:调回。
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成语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
十八般武艺
成语解释: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成语出处: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