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的成语(共1048个)
明明白白
成语解释: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百发百中
成语解释: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
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百依百顺
成语解释:依:依从;顺:顺从。
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百战百胜
成语解释: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不明不白
成语解释: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大摇大摆
成语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摆;乱晃。形容举动无所顾忌;扬扬自得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一了百了
成语解释: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八卷:“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一通百通
成语解释: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通:通晓;懂得。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百孔千疮
成语解释: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
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残花败柳
成语解释:败:衰败。
残:凋残。
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百感交集
成语解释: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
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成语出处:宋・陈亮《龙川集・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白璧无瑕
成语解释: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
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足。’”
白驹过隙
成语解释: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
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百家争鸣
成语解释: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百川归海
成语解释:百川:泛指大小江河。
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