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网漏吞舟
wǎnglòutūnzhōu

网漏吞舟

拼音
wǎng lòu tūn zhōu
注音
ㄨㄤˇ ㄌㄡˋ ㄊㄨㄣ ㄓㄡ
情感
贬义成语
繁体
網漏吞舟

网漏吞舟的意思解释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
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网漏吞舟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网漏吞舟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网漏吞舟例子

明·刘若愚《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网漏吞舟详细解释

网漏吞舟释义

比喻法网疏宽到犯大罪的人都能逃脱。见“漏网之鱼”条。

网漏吞舟典故

此处所列为“漏网之鱼”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关于如何治民,孔子曾说:“用政令和刑罚来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并无自发的知耻之心。如果用道德礼教来教导人民,人民不但能够知耻,而且能自发地改邪归正。”老子也说:“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即使执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却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却不断地宣导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记,这样人民反而没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来治理人民,结果是法令越来越繁苛,窃盗罪犯反而越来越多。”太史公司马迁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认为法令不过是为政的工具,并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汉代初年,变严刑峻罚为宽简,法网疏阔的程度,甚至连能够吞舟的大鱼都可以逃脱,然而政治清明,没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从前的法令可以说非常严密,但是各种罪恶伪诈却纷纷出现。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于教化,而不在于法令。后来“漏网之鱼”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或比喻惊慌逃窜的人。

网漏吞舟书证

  •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 02.明・刘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网漏吞舟翻译

  1. 英语 (of laws) too mild (to punish criminals)

“网漏吞舟”的单字解释

  • 】wǎng
    网(網)wǎng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鱼网。网罗。网开一面(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网漏吞舟(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形状像网的东西:电网。发网。像网一样的纵横交错的组…
  • 】lòu
    漏lòu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
  • 】tūn
    吞tūn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兼并,侵占:吞没(m?)。吞并。吞蚀。吞占。吐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1134251
  • 】zhōu
    舟zhōu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笔画数:6;部首:舟;笔顺编号:33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