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更新:2025-10-30 22:39
三国・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尽”,读作“jìn”,不能读作“jǐn”。
“瘁”,不能写作“粹”;“已”,不能写作“己”、“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谜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语本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谓不辞辛苦的竭尽心力,一直到死为止。《清史稿・卷二七七・陈鹏年传》:“上闻,谕曰:『鹏年积劳成疾,没于公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罄。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