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思想

学术思想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响,因为变化的历程相当繁复,依其《菿汉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则转俗成真,终则回真向俗”十二字予以归结。大抵而言可以1908年(光绪二十四年)著成《齐物论释》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习朴学、诸子学以及西方进化论和社会学,在因苏报案入狱之后,则改习法相宗,而后思想便以唯识学为尚,认为先秦诸子之学皆不足比拟,固可谓“转俗成真”。自《齐物论释》著成之后,章太炎因齐物思想的启示,不再仅以唯识为唯一标准,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开始对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进化论做为理论架构;四为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唯识论,是章氏后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个体主义、相对主义的色彩。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革命思想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章太炎阐述的,有三层意思: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体不能行之于中国;政党与议员勾结,这种共和政体还不如专制政体为宜。结论是建立共和政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认为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君主专制为好。

章炳麟简介

章炳麟 章太炎(1869.1.12-1936.6.14),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

相关推荐

  • 章炳麟介绍

    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幼受祖父及外祖的

    章炳麟2022-01-23 20:12
  • 章炳麟馆舍

    章太炎纪念馆位于西湖南屏山下,苏堤对面,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环境清幽,布局具有江南园林风格。是我国唯一集章太炎生平展览、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名人博物馆。章

    章炳麟2022-01-23 20:20
  • 章炳麟故居

    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南端,余杭区仓前镇的余杭塘河畔,坐落着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故居。故居是章太炎先生出生、成长之地,在此度过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

    章炳麟2022-01-23 20:20
  • 章炳麟轶事

    梦做阎王民国四年,袁世凯想做皇帝,深怕章太炎先生反对,先期诱至北京,幽于龙泉寺;先生忧愤之余,梦做阎罗王。当时有报宗仰和尚书云:「仰上人侍者:快接复曹,神气为开,所问幻梦事

    章炳麟2022-01-23 20:23
  • 章炳麟评价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囯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先生为西王,钱玄

    章炳麟2022-01-23 20:23
  • 章炳麟生平

    朴学排满章太炎,华夏杰出志士,幼年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

    章炳麟2022-01-23 20:27
  • 章炳麟年谱

    1868年一岁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即公历1869年元月12日,章太炎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父章濬,曾任县学训导,并在诂经精舍担任监院多

    章炳麟2022-01-23 20:29
  • 贾谊思想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孙通等人便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国的设想,但因当时尚有干戈、四海未平,高祖刘邦并未来得及把他们的设想付诸政治实践便去世了①。实际上,在西汉

    贾谊2022-01-23 20:45
  • 朱熹思想

    教育思想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朱熹2022-01-23 16:33
  • 列御寇思想

    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

    列御寇2022-01-23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