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在中间的成语(共53个)
笨嘴拙舌
成语解释:拙:不巧。
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成语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心拙口夯
成语解释: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笨口拙舌
成语解释: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成语出处: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运拙时乖
成语解释:同“运蹇时乖”。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运拙时乖,舍死的尽心儿奈。”元・王德信《四块玉》套曲:“莫不是你缘薄,都一般运拙时乖。”
巧拙有素
成语解释:巧:精巧;拙:笨拙;素:本来的。
精巧和笨拙就有所不同,是天赋素养造成的。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笨嘴拙腮
成语解释:口才不行,不会说话。
成语出处: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笨嘴拙腮的。”
巧伪不如拙诚
成语解释: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巧诈不如拙诚
成语解释: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巧妻常伴拙夫眠
成语解释:巧媳妇常与笨拙的丈夫同眠。比喻不称心如意的事。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唐伯虎亦有诗云:‘骏马每驮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世间多少不平事,不会作天莫作天。’
工于谋人,拙于谋己
成语解释:擅长为别人策画,却不会为自己打算。
日拙心劳
成语解释:日:逐日;拙:笨拙;心劳:费尽心机。
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钝口拙腮
成语解释: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顿口拙腮
成语解释: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运拙时艰
成语解释:同“运蹇时乖”。
成语出处: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远在玉门关,空学的兵书战策,争奈运拙时艰,淹留在此去住无门。”
百拙千丑
成语解释:极言拙劣丑陋。
成语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辩禅师》:“黄龙鼻下无口,当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