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在中间的成语(共122个)
佛口蛇心
成语解释: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
龙蛇混杂
成语解释: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春蛇秋蚓
成语解释:见“春蚓秋蛇”。
成语出处:明・宋濂《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龙蛇飞舞
成语解释:见“龙蛇飞动”。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
杯蛇幻影
成语解释: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枭蛇鬼怪
成语解释:比喻丑恶之徒。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112》:“这即使是对头,是敌手,是枭蛇鬼怪,我都不问。”
一字长蛇阵
成语解释: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听的里面雷声高举,四七二十八门,一齐分开,变作一字长蛇之阵,便杀出来。”
龙蛇飞动
成语解释: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成语出处: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草蛇灰线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画蛇著足
成语解释: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成语出处:唐・韩愈《感春》诗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惊蛇入草
成语解释: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成语出处:唐・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灵蛇之珠
成语解释: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杯蛇鬼车
成语解释: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长蛇封豕
成语解释: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成语出处:宋・李纲《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长蛇封豕,蓄锐深谋,待时而发,其意不浅。”
为蛇画足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