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在中间的成语(共94个)
水底捞针
成语解释: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笔底春风
成语解释: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成语出处:元・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无底洞
成语解释: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成语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6回:“罗子富与姚季莼两人合摆个庄,不限杯数,自称为‘无底洞’,大家都不服。”
不知底细
成语解释:不知道人或事情的内情。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知底细。”
洞悉底蕴
成语解释:洞:深入,透彻;悉:知道;底蕴:事物的内容。
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洞见底蕴
成语解释: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
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成语出处: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伊何底止
成语解释:同“伊于胡底”。
成语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澈底澄清
成语解释: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
笔底超生
成语解释: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
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成语出处:苏雪林《闲话战争・齿患》:“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
笔底龙蛇
成语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深情底理
成语解释: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内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中流底柱
成语解释:见“中流砥柱”。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海底眼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的底细、内幕或隐秘。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小妖见说着海底眼,更不疑惑,把行者认作一家人。
囊底智
成语解释:囊:口袋。
口袋底的智慧。指十分有智有谋。成语出处:《晋书・慕容垂载记》:“及闻慕容德之策,笑曰:‘吾计决矣。且吾投老,扣囊底智,足以克之。’”
无底止
成语解释:没有止境。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