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49个)

  • 艰苦

    jiān kǔ fèn dòu

    成语解释: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 孤军

    gū jūn fèn zhàn

    成语解释: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 自告

    zì gào fèn yǒng

    成语解释: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 人心

    zhèn fèn rén xīn

    成语解释:振奋:振作奋发。
    使人们振作奋发。

    成语出处: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 浴血

    yù xuè fèn zhàn

    成语解释: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成语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 为雄

    fā fèn wéi xióng

    成语解释:发奋:振作兴起。
    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成语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 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

    成语解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贯颐

    guàn yí fèn jǐ

    成语解释:颐:下巴。
    两手捧颐而直入敌阵。形容英勇无畏。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跣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 扬眉

    yáng méi fèn rán

    成语解释:髯:颊旁的胡须。
    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 举首

    jǔ shǒu fèn bì

    成语解释:举:抬起;奋臂:有力地高举手臂。
    形容精神奋发。

    成语出处: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 踔厉

    chuō lì fèn fā

    成语解释:见“踔厉风发”。

    成语出处: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 蹈厉

    dǎo lì fèn fā

    成语解释: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
    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 有为

    fā fèn yǒu wéi

    成语解释: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 螳螂

    táng láng fèn bì

    成语解释: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唐・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

  • 蹈厉

    fā fèn dǎo lì

    成语解释:发:奋发,振作;蹈:跳、踏;厉:猛烈,有力。
    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成语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