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在中间的成语(共44个)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 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公布;公开)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更姓改名- 成语解释:更:改变。 
 指改换原来的姓名。-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淄去了。” 
- 显姓扬名- 成语解释:谓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 
- 隐姓埋名- 成语解释: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 
- 二姓之好- 成语解释: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 成语出处:《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 改姓更名- 成语解释: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 
- 改姓易代- 成语解释:谓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 成语出处:《宋书・符瑞志上》:“岁星入太微,内有兵乱,人主以弱。三者,汉改姓易代之异也。” 
- 尊姓大名- 成语解释:“姓名”的尊称。 -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 高姓大名- 成语解释: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同“高名大姓”。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宋江、花荣慌忙下马,扶起那两位壮士道:‘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 
- 异姓骨肉- 成语解释:骨肉:血缘关系相同的人。 
 虽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样亲近。- 成语出处:《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 变姓埋名- 成语解释: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9回:“即将所有金银犒赏三军,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泽中,变姓埋名,农樵为乐。” 
- 更姓改物- 成语解释: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韦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