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95个)

  • 三三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成语解释: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 进退

    jǐn tuì liǎng nán

    成语解释: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 尖担头脱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

    成语解释: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

  • 三天打鱼,天晒网

    sān tiān dǎ yú , 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成语解释:比喻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坚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一只碗不响,只碗叮当

    yī zhī wǎn bù xiǎng , liǎng zhī wǎn dīng dāng
  • 公私便

    gōng sī liǎng biàn

    成语解释: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成语出处:《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 用中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成语解释: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 一举

    yī jǔ liǎng dé

    成语解释:举:做事。
    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成语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一身

    yī shēn liǎng yì

    成语解释:一个人做两件事。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 模棱

    mó léng liǎng kě

    成语解释: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
    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成语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 摸棱

    mō léng liǎng kě

    成语解释: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成语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 手汗

    wò liǎng shǒu hàn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震惊、害怕或担心。

    成语出处:《元史・赵璧传》: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 依违

    yī wéi liǎng kě

    成语解释: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
    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成语出处:《明史・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 一渊不

    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

    成语解释: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成语出处:《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 一叶

    yī yè liǎng dòu

    成语解释: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