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2个)

  • 初生之不畏虎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成语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 初生牛不怕虎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成语解释: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 情深

    shì dú qíng shēn

    成语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之爱

    shì dú zhī ài

    成语解释:舐:舔。
    犊:小牛。
    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亦作“舐犊之念”、“舐犊之私”、“舐犊情深”。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买刀

    mài dú mǎi dāo

    成语解释:谓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 上流

    yìn dú shàng liú

    成语解释:谓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语本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
    ’牵犊上流而饮之。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 卖刀

    mǎi dú mài dāo

    成语解释:犹言卖剑买牛。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

  • 初生之不惧虎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成语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 不怕虎

    rǔ dú bù pà hǔ

    成语解释: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成语出处:鲁迅《外集>序言》:“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乳犊不怕虎’。”

  • 触乳

    gū dú chù rǔ

    成语解释: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李贤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 淮南

    liú dú huái nán

    成语解释:原指寿春令时苗离开淮南时,将来时带来的黄牛所生的一牛犊留在淮南。后比喻为官清廉。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常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居官岁余,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

  • 破车

    kuài dú pò chē

    成语解释: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

    成语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快牛为犊子时,多能破车,汝当小忍之。”

  • 之念

    shì dú zhī niàn

    成语解释:舐:舔;犊:小牛仔。
    老牛爱抚小牛,用舌舐舔。比喻爱儿女之情。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答衢州陈守》:“子才老矣,舐犊之念切,人谁无子,惟贤史君哀怜子。”

  • 之私

    shì dú zhī sī

    成语解释:舐:舔;犊:小牛仔;私:偏爱。
    老牛爱抚小牛,用舌舐舔。比喻爱儿女之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州吁之恶,皆逆子所酿成,诸君请从轻典,得无疑我有舐犊之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