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在中间的成语(共318个)
- 有才无命- 成语解释:有才能但遭遇不好。指不得志。 - 成语出处:唐・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比看书父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 
- 小才大用- 成语解释:才:人才;用:任用。 
 以小才而任大事。指才能和担当的职务不相称。-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诗:“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 多才为累- 成语解释:累:麻烦。 
 因为有才能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招来祸患。-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感遇》:多才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 风流才子- 成语解释: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成语出处:唐・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意广才疏- 成语解释:意:意愿,志向。 
 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 衒才扬己- 成语解释:衒:炫耀;扬:赞扬,传播。 
 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衒才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 
- 量才录用- 成语解释:量:估量;衡量;录用:收录任用。 
 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 人才辈出- 成语解释: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辈出:成批地连续出现。 
 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来。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第六》:“犹之诗、赋、古文以及时艺,其中人才辈出,一人胜似一人。” 
- 扫眉才子- 成语解释:扫眉:妇女画眉毛。 
 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成语出处: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志大才疏- 成语解释:志:抱负;疏:粗疏;薄弱。 
 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雄才大略- 成语解释: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真才实学- 成语解释: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 成语出处:宋・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 负才任气- 成语解释: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 成语出处: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 矜才使气- 成语解释:矜:自夸;自负;使气:意气用事。 
 以才华自负;意气用事;盛气凌人。- 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黄雅林》:“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 辩才无碍- 成语解释:碍:滞碍。 
 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