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8个)

  • 褒贬

    bǐ xiāo bāo biǎn

    成语解释:笔:记载。
    削:删改。
    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成语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 蜂腰

    fēng yāo xuē bèi

    成语解释: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同“蜂腰猿背”。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 月朘

    rì xuē yuè juān

    成语解释:朘:缩小,减少。
    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 伐树

    fá shù xiāo jì

    成语解释:比喻正人君子不为世所容。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运》: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

  • 自守

    lí xuē zì shǒu

    成语解释:离:分散;削:削弱;自守:使之能安分守己。
    指古代中央政权对诸侯的势力实行分散、削弱的办法,使之安分守己,不再叛乱。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 披缁

    pī zī xuē fà

    成语解释:缁:黑色僧衣。
    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

  • 月割

    rì xuē yuè gē

    成语解释: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成语出处: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月杒

    rì xuē yuè juān

    成语解释:杒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杒,寖以大穷。

  • 更革

    xǐ xiāo gēng gé

    成语解释:清洗、削平、更改、变革。形容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

    成语出处:唐・杜牧《罪言》:“洗削更革,罔不顺适,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以返。”

  • 引绳

    yǐn shéng xuē mò

    成语解释:指木工弹拉墨线后据以锯削。比喻恪守、拘泥于成法。

    成语出处: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在阮翁门,每有异同。其诗引绳削墨,不失尺寸。惜才力窘弱,对其篇幅,都无生气。

  • 针头

    zhēn tóu xuē tiě

    成语解释: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成语出处: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胡士莹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为旧时俗语,明代已有之。《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