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在中间的成语(共52个)
- 不敢越雷池一步- 成语解释: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成语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 成语出处: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殃及池鱼- 成语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 瑶池女使- 成语解释: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以青鸟为使者,向汉武帝传递消息。后用“瑶池女使”指传信的使者。 -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望咫尺青天,那有个瑶池女使,偷递情笺。” 
- 非池中物- 成语解释: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酒池肉林-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 汤池铁城- 成语解释: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 潢池弄兵- 成语解释: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 
 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 潢池盗弄- 成语解释:见“潢池弄兵”。 -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猥锋嫞斧,潢池盗弄何为哉!” 
- 吹皱一池春水- 成语解释: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 成语出处:宋・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不越雷池一步- 成语解释: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 
 不敢越过界限,形容拘谨。- 成语出处: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 
- 临池学书- 成语解释:临:靠近,挨着。 
 指刻苦练习书法。- 成语出处:《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 终非池中物- 成语解释:池中物:比喻蛰处一隅、脚无大志的人。 
 比喻总有出头的一天。-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不能越雷池一步- 成语解释:见“不越雷池一步”。《晋书·庾亮传》:“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
-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成语解释:蛟龙:传说中的一种神龙。 
 蛟龙得到云和雨,就会飞腾上天,终究不会呆在池中。比喻有才能的人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充分施展才华。-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在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