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9个)

  • 巴亏

    chī yǎ bā kuī

    成语解释: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 佯聋

    zhà yǎ yáng lóng

    成语解释: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 咿咿

    yī yī yā yā

    成语解释:物体转动或摇动的声音,小儿学语或低哭声,也指鸟叫声。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那梢公点头,只不应岸上的人,把船望上水咿咿哑哑的摇将去。”

  • 学语

    yā yā xué yǔ

    成语解释: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精卫石》第二回:“已生一子周岁,刚是哑哑学语。”

  • 不聋

    bù yǎ bù lóng

    成语解释: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指长辈要宽宏大量。

    成语出处:《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 低声

    dī shēng yǎ qì

    成语解释:犹言低声下气。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

  • 学语

    yī yǎ xué yǔ

    成语解释:咿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成语出处:苏轼诗:「大儿踉锵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